{{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癌症風險系列(8)–食物和癌症風險 

 

林泰忠醫生  香港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2019 年11月18日

所謂「禍從口入」,到底飲食習慣同癌症有咩關係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肉類食物的致癌性報告,加工肉製品被定為「人類致癌物」最高級別的第1類,即有「足夠證據」證明會在人類中引發結腸直腸癌;食用紅肉為「對人類致癌可能性較高」的2A類,即與癌症的因果關係未完全確定。除肉類外,世衞及香港衞生署都建議市民,每天進食最少400克水果和蔬菜,以改善健康狀況及減低患上慢性疾病的機會。

2015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發表肉類食物的致癌性報告。基於多個國家達800多項研究,加工肉製品被定為「人類致癌物」最高級別的第1類,即有「足夠證據」證明會在人類中引發結腸直腸癌;食用紅肉為「對人類致癌可能性較高」的2A類,即與癌症的因果關係仍未完全確定。

加工肉製品指為增加香味或改善保存而處理過的肉類,常見例子有熱狗、火腿、牛肉乾、肉類罐頭等。紅肉指所有哺乳動物的肌肉,例如牛肉、豬肉、羊肉等。

加工肉製品雖與吸煙屬於同一致癌級別(第1類),但這並不意味它們具有同樣的危險性。世衞數據顯示,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18%。相對吸煙而言,一手煙導致肺癌風險大大提高20倍(即2000%),這還未計算其他和吸煙有關的健康危害。

至於進食蔬果能否防癌?暫時未有科學研究證明。世衞及香港衞生署都建議市民

每天進食最少400克水果和蔬菜,以改善健康狀況及減低患上慢性疾病的機會。根據2003年本港調查,只有少於20%市民能做到。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工作組仔細考慮了許多國家有不同飲食習慣人群食用紅肉或加工肉製品與十幾類癌症關係的800多項研究。加工肉製品被歸為「人類致癌物」(1類),這是基於有「足夠證據」證明食用加工肉製品會在人類中引發結腸直腸癌。結論認為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將增加18%。對個人來講,因食用加工肉製品而患上結腸直腸癌的可能性依然很小,但隨著食用數量的增多,風險也隨之增大。由於有大量人群食用加工肉製品,其對全球癌症發病率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加工肉製品雖與吸煙和石棉等其他癌症病因歸於同一類別(1類),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具有同樣的危險性。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分類指的是關於某一物質是否致癌的科學證據的力度,而不是評估風險水平。全世界每年大約有3.4萬例癌症死亡可能是飲食中含有大量加工肉製品導致的。相比之下,每年全球因吸煙造成大約100萬例癌症死亡,每年因飲酒造成60萬例癌症死亡,每年因空氣污染造成超過20萬例癌症死亡。

食用紅肉歸為「對人類致癌可能性較高」 級別(2A類)。這一結論是基於「有限的證據」證明食用紅肉在人類中會引起癌症。如果紅肉與結腸直腸癌的相關性被證明是因果關係的話,這些研究中獲取的數據顯示每天食用100克紅肉會使結腸直腸癌的風險提高17%。

林泰忠醫生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醫學會會長

文章轉載自: MEDcentra 醫信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