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癌症風險系列(6)–紫外線,陽光和癌症風險
Ultraviolent Radiation, Sunlight and Cancer Risk

林泰忠醫生  香港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2019 年11月04日

近年本港皮膚癌個案有上升的趨勢,估計八成患者與曝曬,身體攝取過量的紫外線有關。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已把紫外線歸納為一級致癌物,市民應提高對紫外線風險的認識,並採取適當的防曬措施,避免增加患癌風險。

近年本港皮膚癌個案上升 在2016年全港癌症新症個案中排名第七

陽光帶來生機和活力,但亦同時釋放不同能量的輻射,包括肉眼看不見的紫外線。適量接觸陽光有助強健骨骼,但曝曬會導致皮膚損傷和增加患上皮膚癌的機會。世衛把紫外線歸類為一級致癌物,估計八成皮膚癌和曝曬有關。近年本港皮膚癌個案亦不斷上升,在2016年,皮膚癌在全港癌症新症個案中排名第七。在2007年至2016年的十年期間,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新症總數平均每年以5.9%上升,死亡數字亦以每年6.4%上升。

資料來源: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市民有需要提高對紫外線風險的認識。只要曝曬2次並形成水泡, 日後引發可致命的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風險便會增加七成。30歲前使用美容用途的太陽燈,患上黑色素瘤風險會提高七成半。兒童喜愛户外活動,且皮膚較薄,較容易受灼傷。統計發現一生中八成的紫外線量是在十八歲前吸收的。

世衛建議應避免在日光最強烈時(11am至3pm)進行長時間的戶外活動。參與戶外活動時,應穿上防護服裝,例如長袖衣褲、闊邊帽子等。户外活動時,應留意天文台公佈的紫外線指數,並塗抹防曬指數至少 SPF15 (阻擋紫外線B)及PA++ (阻擋紫外線A)的防曬產品。一歲以下嬰兒不應直接在陽光下曝曬。

林泰忠醫生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醫學會會長

文章轉載自: MEDcentra 醫信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