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癌症風險系列(5)–感染與癌症風險
Infection and cancer risk

林泰忠醫生  香港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2019 年10月28日

在本港,傳染病原體與約20%的癌症個案有關

四大主要致癌傳染性病原體為:(1)幽門螺旋菌 – 與90%的胃癌有關;(2)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 – 導致近100%子宮頸癌、90%肛門癌及25%口腔癌;(3)肝炎病毒(乙型及丙型) – 導致90%肝癌,以及(4) EBV(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 – 與多於85%的鼻咽癌個案有關。

現時乙型肝炎已有非常有效的疫苗。本港自80年代起已為所有新生嬰兒接種乙肝疫苗,加上診斷和治療技術的改良,本港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近20年已穩定下降:男士肝癌死亡率由1993年的十萬分之三十下降至2013年的十萬分之十九。

HPV病毒疫苗亦已於2006年註冊,能針對最常見的二至四種HPV感染,保護期最少達八至九年。數據顯示疫苗能預防約三分之二的子宮頸癌,並在九至二十六歲女士中最有效。但由於疫苗未能預防所有種類的HPV(共有超過100種),故此女士接種疫苗後仍需繼續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

而針對丙型肝炎、EBV和幽門螺旋菌的致癌性,醫學界暫時仍未發現有效的預防或篩檢方案。期望本地及國際研究機構能盡快帶來好消息。

林泰忠醫生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醫學會會長

文章轉載自: MEDcentra 醫信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