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癌症風險系列(3)–肥胖與癌症風險
Obesity and cancer risk

林泰忠醫生  香港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2019 年10月14日

癌症與肥胖有關 男士有4% 女士則為7%

體重指數(BMI)是量度肥胖程度的方法: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以香港的華裔成年人來說,體重指數達23至25即屬超重,而體重指數大於25即屬肥胖。

根據2014年衞生署進行的調查顯示,本港18至64歲人士有39%屬超重或肥胖,當中45至54歲人士的比例最高,達到50.5%。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估計,男士癌症中有4%與肥胖有關,女士則為7%。肥胖提高了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食道癌、胰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腎癌、甲狀腺癌和膽囊癌,當中以子宮內膜癌與肥胖關聯性最高,肥胖女士的風險高達1至3倍。

 

減輕體重 持續運動 能降低癌症風險

香港人普遍缺乏運動,三分之一人一周中沒有進行任何中度至強烈運動。研究數據顯示,減輕體重和持續的運動能降低癌症風險:每天維持30至60分鐘的中度至激烈的運動能夠降低大腸癌風險30至40%,乳癌風險可減少10%,而子宮內膜癌風險更可下降20至40%。對乳癌康復者而言,運動能減低復發風險20至50%,而且運動強度愈大,風險下降愈多。衞生署及美國疾控中心指引說明,中度體能活動包括快步行、游泳、羽毛球或網球雙打、平路踏單車,而非運動活動包括洗車、抱小孩行路、園藝工作等,市民可參考上述資料去選擇適當的運動。

林泰忠醫生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腫瘤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醫學會會長

文章轉載自: MEDcentra 醫信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