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肌少症,又稱肌肉減少症。隨年齡增長令肌肉流失和質量減少, 導致身體力量下降和功能變差,最終令患者失去自理能力。 流失程度與速度因先天及環境因素而異。根據最新亞洲肌少症工作組2019報告,年齡大、女性、獨居、營養狀況差、體重指數過輕 (BMI<18.5kg/m2)、缺乏運動、有慢性疾病人士較容易患上肌少症 (1) 。作為營養把關者,我想 介紹 講解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和保持健康體重指數對肌少症的影響。
長者適度肥胖有較低死亡風險
我經常在長者健康講座中解釋體重就像銀行儲蓄。一份加拿大研究追蹤907位因肺炎住院的成年人,探討BMI與住院中死亡率的關係,並發現肥胖的病人比體重正常的病人低54%的死亡率(2)。本地研究亦顯示輕微過重 (BMI=24-26kg/m2)有助減低長者死亡率(3)。生病的人通常食慾不振,長期住院更會大大減低食量,如果本身太瘦,加上他們沒有足夠營養儲蓄去應付生病中產生的緊急壓力,繼而影響復元進度。
體重過輕及胃口差的長者,建議少食多餐,可以把三餐的份量分成6小餐於早餐、上午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進食)。選擇食物一定要是高能量高蛋白質,例如:麵包塗上厚厚的無糖果仁醬或煉奶、全脂希臘乳酪配果仁、牛油果奶昔。用餐時不要同時喝用液體,湯水的營養不足,亦令人容易飽肚減少其他高營養食物的吸收。
文獻顯示維他命D對長者肌肉有顯著影響。相比有足夠維他命D的人,缺乏維他命D的有較少肌肉纖維、較低肌力、較低握力和肌肉質量、降低步速及增加跌倒風險(4,5.6)。維他命D水平低(<25 nmol / L)比水平> 50nmol / L的老年人患肌少症的風險增加了2.5倍(4)。維他命D是唯一可以免費獲取的營養素,方法是每日在溫和陽光下曬10至15分鐘。皮膚裡的維他命D經過肝與腎臟兩次的轉換變得有活性,因此長期臥床、肝與腎臟有問題的長者需留意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
而下集我會討論另外兩種營養素 – 蛋白質及omega-3脂肪酸 與減少肌肉流失的關係。
Reference